观看《焦裕禄》电影有感
质管部 范秀珍
2014年5月22日下午,我厂组织部分党员干部观看了电影《焦裕禄》。电影一开头,好多人围着棺材在哭得天晕地暗,天崩地裂。这一幕引起了大家的好奇心。故事开始了,焦裕禄的形象慢慢地出现在我的眼前,我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影片再现了一个不朽的共产党员形象,生动、亲切、真实可信地表现了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品德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焦裕禄同志是在三年困难时期,兰考遭受毁灭性的自然灾害这一特定历史时期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他的精神、品格、作风,是在他领导兰考人民同自然灾害进行斗争的1年零3个月时间里集中展现出来的,是群众利益的代表。他坚持生活在群众之中,和群众同甘共苦,哪里最艰苦,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他是优秀共产党员的典范,他从没有考虑过个人的成败,从没有考虑过自己的得失,更没有为政绩而去弄虚作假。在他身上体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风采和不怕艰难困苦,不畏流血牺牲、锐意进取、廉洁奉公的高贵品质!
焦裕禄同志为现在的官员们提供一面镜子。当老百姓心存感激送来几条自家养的鲤鱼、孩子们高兴得说要吃红烧鲤鱼时,他教导孩子们要尊重别人的劳动,不能不劳而获,并叫孩子们将鱼给人家送回去,还叫孩子们说谢谢人家。区区的一件小事,从中折射出焦裕禄的伟大。
焦裕禄同志在工作上实事求是、身先士卒,顶风冒雨,明察暗访,不顾病痛,用科学发展观描绘出了兰考的新篇章。为锁住肆虐兰考的风沙,他带领通讯员,推着自行车,亲自调查风沙的起因,在黄河故道的沙丘上,剧烈的病痛让他滑下了沙丘,但他没有退缩,忍痛坚持工作;当得知泡桐树可以在当地恶劣的环境下生长,对改善气候环境有巨大作用时,他亲自到苗圃了解情况,部署植树防沙工程,并亲手在沙丘上种下一株泡桐;当得知在苗圃工作的唯一的大学生要离开兰考返城时,他抓起一把兰考的泥土,忍着肝癌的折磨,跌跌撞撞跑到火车站为他送行,没有批评,只是交待大学生回城后不要忘记曾经生活过的这片土地,把兰考的泥土做一下化验分析,为改变兰考的自然环境提供科学依据;为解决夏季水患,他在洪水季节,带领干部群众,顶风冒雨,查看水情,在看到村干部面对灾情一筹莫展,垂头丧气时,他一句“吃别人嚼过的馒头不香”的朴实思想,振聋发聩,激起了大家战天斗地的豪情。
在当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我们更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珍惜党和人民的信任,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加强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牢记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决不能用来为个人谋取私利。
我作为一名质管部试剂仓的仓管员,我也是共产党员。我应该以焦裕禄同志为学习榜样。在工作中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努力把工作干好,牢记党的宗旨,立足本职岗位,扎扎实实地努力工作。
观《焦裕禄》有感
财务部 刘春燕
5月22日,党支部组织我们观看了一场意义深刻的电影——《焦裕禄》。这场电影修炼了我的党性,提高了我的觉悟,坚定了我的信念,使我人生方向更加明确。
焦裕禄,他是一个真心实意为人民群众着想,站在人民群众立场上考虑问题的人。
要办实事,不是纸上谈兵,要直接到基层了解情况。焦裕禄从上任第二天起,就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凡事必躬必亲。风沙最大的时候,他带头去查风口,探流沙;大雨倾盆的时候,他带头冒雨规划水流路线,开渠引流;风雪铺天盖地的时候,他率领干部访贫问苦,登门为群众送救济粮款。当他身体疼得直不起腰来的时候,依旧牢记自己的工作,旁人关心他的身体,他却只是笑着一带而过,他说:“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 在那种自然灾害严重,群众生活疾苦的艰难日子,是什么支撑着他一路走来?我想,是身为一名共产党员干部强大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当看到焦裕禄被误会政治方向出现错误时众多父老乡亲挺身而出的一幕,当看到焦裕禄不得不住到院治疗时人民群众为他依依惜别的一幕,鼻子不由泛酸。电影里面的以为一位调查组专员说得好:检验一名党员干部是否合格,看他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如何就一目了然了。
焦裕禄,他是一个懂得灵活运用方法解决问题,不墨守成规且珍惜人才的人。
从焦裕禄参加第一次县委会议中就可以看出来,他不仅是一个真心为人民办实事,为人民谋福利的人,亦懂得灵活运用方法团结大家。会议上焦裕禄对其他基层干部说:我有很多话想要跟你们讲,但是,我想先带你们去火车站看看。那是一次最实际、最生动的思想教育,让其他干部深刻认识到这个生活的地方是他们的根,要让人民群众先解决温饱,要把这里建设好,发展好,而不是一味逃避问题。此举大大增强了广大干部与群众团结奋斗,、努力改变兰考面貌的决心。还有他在下乡考察,知道厂里唯一的一位知识分子要离开,赶去留住人才的那一幕。他匆匆赶去车站,心里都不知道多焦急,在见到等车的大学生时第一句话却是:“知道你要走,我来送送你。”焦裕禄采取委婉的方法,拿出一包土说不要忘了兰考,还帮我们检测一下土壤。他没有半点的领导架子,深知人才对兰考的重要性,这样才感动了那位大学生,坚定了留下来的信心。焦裕禄还经常钻进农民的草庵、牛棚,同普通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他把群众同自然灾害斗争的宝贵经验,一点一滴地集中起来,成为全县人民的共同财富,成为战胜灾害的有力武器。他一直坚持走着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路线。
焦裕禄,他是一个心心念念都是群众的人。
在医院的时候,最关心的问题还是老百姓的温饱问题,最想见到的是田地里的麦穗。焦裕禄同志在生命的弥留之际,还念念不忘人民群众,念念不忘党的工作,表现了一个伟大共产主义战士对党对人民的无限忠诚。
焦裕禄同志坚定的革命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感染了观影的每一个人。他的一举一动都显现出党的宗旨: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场电影给了我今后的生活与工作很大启示,我要学习他的精神,秉承他的意志,努力往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方向发展。
向伟大的人民公仆——焦裕禄,致敬!
传递楷模精神,体现正能量魅力——观看电影《焦裕禄》感想
第三制造部 陈峥嵘
众所周知,传递楷模精神,能使人们耳濡目染的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这有助于体现正能量的魅力。
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中,不乏为丰富中华民族精神品德、优秀人生的观形成发挥了作用的英雄事迹。在新的历史时期,也有许多生动典型,可歌可泣的事件,并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今天我们总厂组织党员干部观看电影《焦裕禄》,探讨楷模、弘扬焦裕禄精神,有着当代的意义与内涵。我们后辈,特别是共产党员不能忘记焦裕禄。焦裕禄精神感动和激励了几代人的成长,成为了共产党人的骄傲,焦裕禄的精神不失为时代之光,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对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缅怀英雄事迹,弘扬、传播楷模精神!我认为,焦裕禄精神的实质就是一种信念,一种高度的责任感,一种共产党人的无私的崇高革命精神的表现。
电影开头的那一段,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焦裕禄同志安葬的那一刻,成千上万的人民群众自发为他送葬,恋恋不舍的告别他们的好书记,那是人民群众对他的最高褒奖,是人民群众对他的眷恋之情。作为共产党员的他,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是一直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为党为民、无私无畏的伟大人生。
焦裕禄同志是人民的好公仆、干部的好榜样,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始终保持人民公仆的本色,想的仍然是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康,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崇高风范。焦裕禄同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塑造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铸就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今天我们深入学习、大力弘扬焦裕禄廉洁奉公、勤政为民,为党和人民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大兴敬业奉献之风。焦裕禄同志不怕苦、不怕死,不为名、不为利,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他抱着病痛的身体,忍着肝病的折磨,常年奔波在农舍、田地,置身于群众之中。每当风沙最大时候,都是他带头下去查风口、探流沙的时候;每当雨下得最大的时候,都是他带头下去冒雨涉水、观看洪水流势和变化的时候。他严守党纪党规,从不利用手中权力为自己和子女、亲属谋取任何好处。他亲自起草了《干部十不准》,规定任何干部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搞特殊化。焦裕禄同志以勤政为民、廉洁奉公的实际行动,展现了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在人民群众心目中树立了崇高的榜样。
一个人的生命不可能延续到永远,但他的精神却可以永世长存。焦裕禄的精神告诉我们:“为人民而活着的人,才能永远活在人民的心里!”今天我们要以焦裕禄精神为鞭策、为鼓励,坚持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树立以民为本的价值观和求真务实的思想作风,以实际行动实践焦裕禄精神,做焦裕禄精神的传承者,把焦裕禄精神发扬光大。
我们常说,思想决定行动,思想是前进的动力,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思想境界,必然会产生相应的行动。我觉得,学习焦裕禄精神,就是要学习他热爱本职的工作,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兢兢业业;学习他甘于吃苦、甘于奉献的精神,以身作则,身先士卒,吃苦在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学习他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崇高精神,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新时期,弘扬焦裕禄精神,要求我们始终要有一颗一心为民的心,有一颗想干事的心,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任劳任怨、无私奉献,以实际行动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造福人民群众,要把人生价值与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真正把全部心思和精力用在干事创业上,为实现总厂梦、广药梦、中国梦积攒强大的正能量。
焦裕禄的崇高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永远是亿万人民心中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永远激励我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