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时报:白云山制药总厂:从制造迈向智造和质造

作者:白云山制药 发布时间:2016-02-03 浏览量:13516

白云时报讯(刘喜冰中国首个“伟哥”——“白云山金戈”上市一年来,其销售额按零售价计算,已突破7亿元,实际销售量已超过原研药。取得这么好的业绩,与位于同和街的白云山制药总厂大手笔投入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是分不开的。“企业要良性发展,靠的是长期的科技创新和新产品研发,知识产权的保护和投入是必须的。”白云山制药总厂厂长朱少璇表示,该厂将继续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等方面全面发力,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制药企业从“制造”到“智造和质造”的智能工厂建设,全力将企业建设成为广药集团大南药板块的主力军。

 

白云山制药总厂粉针自动包装生产线

 

十六年磨一剑

金戈上市一年突破7亿销售关

2014年9月,一份看似普通的快递送到朱少璇手中。而这,正是国家食药监总局向“白云山”正式核发的枸橼酸西地那非原料药和片剂(俗称“伟哥”,白云山商品名“金戈”)生产批件。

“十六年磨一剑,金戈能成为首个中国‘伟哥’落户白云山,并在上市一年便破7亿元销售大关,可谓一波三折。”朱少璇坦言,早在1998年,该厂就联合广州白云山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组建了研发团队,开始对枸橼酸西地那非的研制和申报。历经3年的研制,枸橼酸西地那非原料药和片剂终于获得国家药监局一类新药临床批件。

随后,该产品经原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等多家医院的中心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安全有效,并于2003年获得国家药监局一类新药证书。正当白云山制药总厂欲大展拳脚时,因原研品专利问题,无法进行生产批件的申请注册。趁着这段时间,该厂对金戈工艺进行改良,并获得专利授权及申报生产批件。2014年8月,金戈原料、制剂生产批件全部完成审批。

用中国工程院院士唐希灿的话来说,白云山金戈产品结束了外资药企在中国抗ED市场长达13年的垄断,对于满足临床需求、降低药品费用也有着重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大手笔投入 R&D经费

助力科技创新及产品研发

“从金戈产品的研发、申报到落地,我们在人才、设备及技术等方面的投入可谓大手笔,这也是我们连年有新产品发布面世的秘诀。”朱少璇介绍说,白云山制药总厂每年按照不低于销售收入3.5%的比例投入科技创新,尤其是通过“十二五”期间的发展,其创新体系及科技创新能力得到了完善及增强。

5年间,白云山制药总厂共获得5个生产批文,实现了金戈等6个新产品上市。截至2015年末,该厂新产品预计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18%,为推动经济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新产品的研发及带动下,该厂还将目光瞄准厂区硬件设施建设及人才储备。据悉,2012年,该厂投资近1.2亿元,实施创新药物头孢硫脒及其他头孢粉针制剂生产线项目,配套引入1条进口及2条国产头孢粉针分装生产线。项目投产后,粉针剂型年产值达12亿元,2014年起每年新增销售收入4亿多元及税额5000多万元,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有积极意义。

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为企业科技研发工作注入了强大动力。“十二五”期间,该厂研发人才达76名,在产品研发面世上成果不断。据悉,2013年,该厂实现两个新产品上市,2014年实现4个新产品上市,新增了抗肿瘤产品生产许可,初步实现了营销导向型向创新驱动型的转型升级。目前,该厂拥有在研项目40多个,包括4个一类新药,发明专利多达80余项。

“十三五”蓝图已绘就

白云山制造迈向智造和质造

当前,白云山制药总厂依托物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对生产和管理活动进行的协同控制和精细管理,已渗透到采购、生产、质量、库存、财务、管理、办公和决策等各个环节,成为全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优秀单位,更是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

而从白云山制造,到白云山智造、白云山质造的真正跨越,成为白云山制药总厂“十三五”规划的核心要素。

“‘十三五’期间,白云山制药总厂将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制药企业从制造到智造和质造的智能工厂建设,进一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朱少璇向记者描绘了一幅“十三五”的发展蓝图。下一步,该厂将种下“新产品、新设备、新人才”这三棵大树并培育其开花结果,利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提高智能化、自动化水平,实现工业化、信息化高度融合,进一步打响白云山、抗之霸、金戈等品牌影响力,努力成为创新驱动标兵。

到“十三五”期末,白云山制药总厂预计实现销售收入30多亿元(年均增长约8%),实现利润总额超过6亿元(年均增长超过6%),力争打造成为高科技含量、高文化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具有强大创新力和竞争力的一流医药名牌企业。

 

白云山制药总厂

 

文章来源:白云时报 第02版 http://byss.by.gov.cn/html/2016-1-19/5228_34781.html?c=1&id=34781